中国物流事业服务中心行业人才发展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中物联1+X典型案例(五):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现代学徒制深度互融人才培养案例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制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旨在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教育部等相关部委统筹规划、系统部署,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教育研究机构和试点院校多方联动,积极参与,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在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方面的作用逐步彰显。目前,国家已经启动四批次 447 个证书的 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在落实《试点方案》的过程中,各试点院校勇于承担实施主体责任,积极推进与培训评价组织的合作,在书证融通、“三教”改革机制建设、综合实施等方面整体谋划。涌现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典型案例,收录在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组编的《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案例汇编》。
北京中物联物流采购培训中心作为国家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的5家培训评价组织之一,负责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推广和实施。本次选取《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案例汇编》中物流管理1+X试点工作典型案例进行展播。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本案例以现代学徒制和“1+X”证书试点为背景,研究并探索实施了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双试点”融通培养物流人才的基本思路和做法,并总结提炼了研究与实践成果供大家学习参考。

【关键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融通


PART.01


实施背景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与武汉苏宁易购销售有限公司的合作始于2012年。基于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2017年学校与苏宁易购旗下的湖北鄂宁苏宁物流有限公司开始探索实施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规范学徒培养过程,2018年8月,学校与第三方培训辅导机构合作,引入英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辅导实施现代学徒制。同年9月,物流管理专业获批学校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2019年6月17日,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发布了《关于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名单的公告》(教职所〔2019〕141号),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入选全国首批物流管理1+X证书试点院校。在对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学校现代学徒制教学团队发现等级标准内容与学徒单元学习标准可以相衔接,具备融通培养人才的基础,并着手开发新的学徒单元标准与物流管理1+X证书内容对接。此项工作得到了北京中物联物流采购培训中心的认可与大力支持。

 2019年11月1日,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试点与物流现代学徒制试点融合推进研讨会在武汉市财政学校召开,学校作为全国首批物流1+X 证书制度试点与物流现代学徒制试点“双试点”融通培养单位做了典型交流发言,并以此为基础开始了“双试点”深度互融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PART.02


主要目标

 通过物流管理1+X 证书制度试点与物流现代学徒制试点“双试点”融通培养研究与实践,学校积极探索尝试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转换,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融互通,为未来进一步推进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学分银行、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国家资历框架打下坚实的基础。





PART.03


工作过程

 教学团队根据国家《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要求,在高职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试点实践过程中,将基于“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融入证书培训、教学和成果评价全过程。主要做了以下五项工作:

(一)分析融通培养工作的基础

 通过分析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特点,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实施工作中采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具备实施融通培养的师资力量、融通培养课程、物流管理1+X证书考核可以认定的证据和成果三项基本条件。

(二)确定融通培养的课程体系

 物流管理1+X证书考核的依据是《物流管理职业能力等级及要求》。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认证教材是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学习的主要材料。通过研究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认证教材(中级)教学内容,结合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团队制定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融通培养课程体系对照表(见表1)。根据表1,教学团队确定了校内授课和企业实践的教学内容,形成了融通培养的课程体系。






表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融通培养课程体系对照表

(三)形成课程及学习成果互换替代体系

 实施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就是要以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相应等级要求为基础,通过课证融通教学与培训让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结合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将学徒制培养学习成果转化成证书认可的成果形式,表2为现代学徒制“学习成果”与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应关系表。






表2  现代学徒制“学习成果”与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应关系表备注:学习成果形式可以是文本、录音、录像、报告、证书等。

(四)制定融通培养实施性方案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体现“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方案由校企双方根据企业岗位用人计划,结合学校教学计划,采取了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实现“双主体育人”学徒培养。将学生教学计划中的认知实习、跟岗实习、毕业岗位实习分别分配到高职学习的各个学期中,通过多轮次工学交替,学校评估师、企业导师对照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培训内容共同培养学徒制学生。图1为学校专业教师进入企业现场指导学徒场景。






专业教师进入企业现场指导学徒

(五)建设学习成果认定和质量保障控制体系

 参加学徒制培养的学生通过校企合作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后,通过提交包含文本、录音、录像、报告、证书等形式的学习成果(见图2),经过北京中物联物流采购培训中心认定后,可以免考实操考核部分内容,相关学徒制课程也可以置换部分证书考核教学培训内容(见表3),初步实现了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的融通培养。






学徒学习成果(照片)展示


表3 现代学徒制学习成果与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认证标准置换对应表

 为了保障融通培养的质量,教学团队组成由校企主要领导、校企业务骨干组成的项目实施工作组,确保融通培养工作有序进行。工作组任务责任到人,保证工作实施按照计划有序推进。同时,融通培养全过程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学徒制团队及物流管理“1+X”证书核心专家团队监控与评估考核。





PART.04


主要成果

(一)深化了校企合作,形成了“双主体”育人模式,培养了双师型教师团队。

 校企双方基于深厚的合作关系,通过双向选择遴选学生进入学徒制班,签订了现代学徒制培养三方协议。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工作,共同考核学生学习成果,通过合作共赢真正实现了“双主体”育人(见图3)。校企密切沟通合作,确定了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评估师(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人选,并确定了学徒制培养岗位。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参与评估下,校企双方通过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培养了多名评估师、企业导师,逐步建立了评估师-企业导师-学徒培训模式,多名教师和企业师傅成为双师型教师。






双主体育人模式

(二)按照物流管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内容,结合现代学徒制标准,开发出符合企业需求和学校教学要求的本土化学徒制项目学习框架和标准。

 根据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试点中级考核内容,结合合作企业物流核心岗位标准和作业流程,制定了学徒单元学习标准、单元综合练习册、核心技能练习册等标准(见图4)。该标准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培养的纲领性文件,对保障学徒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学徒单元标准及学习资料

(三)深化现代学徒制实施工作,探索尝试了基于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转换的物流管理1+X证书认证制度。

 在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融入证书培训和教学过程中,按照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将考证内容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提高了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通过积极探索尝试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转换,在考证过程中免修相应课程或模块,促进了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融互通。我校学徒制班学生因为在学徒制企业跟岗实习两个月,提交了实习岗位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证据,经北京中物联培训中心审核,同意免去物流管理1+X证书线下实操环节考核,实现了学徒学习成果与1+X证书考核的互认。





PART.05


体会与思考

 1.推进资历框架建设,探索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融衔接,是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的重要内容。各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中,要将“X”培训内容有机融入学历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校企双元互动、教学与工作双线融合,真正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2.各高职院校要以“1+X”证书为契机,积极推进“三教”改革。通过立制度、搭平台、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赋能教师,更新教法,改革教材。通过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促进“双导师”常态化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双师素质;通过“1+X”证书师资培训,促进行业培训方法、模块化教学、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广泛运用于专业教学中,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结合行业培训教材积极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和数字教学资源。

 3.在持续推进现代学徒制与“1+X”证书融通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注意与时俱进。一方面,随着物流行业转型升级,学徒培养岗位也应随之调整;另一方面,适应岗位工作内容的变化,校企也需持续更新学徒单元学习标准。

4.制定明确的学习成果认定、互换标准,是推进国家资历框架建设的关键。







作者: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曹爱萍、李方峻

主办单位
中国物流事业服务中心
联系我们
单 位:中国物流事业服务中心
地 址: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16号院2号楼
           铭丰大厦11层1106室
电 话:010-83775911 010-83775924
备 案:京ICP备06031828号

扫码加入微信公众号